18寸开炼机22寸炼胶机 密炼工艺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其重要的环节还是温度、时间、压力三方面的综合控制。 温度控制是为重要的一关,混炼温度可分为高温、中温、低温三种方法、高温混炼一般在130~150℃之间,其混炼工艺上是不能加入任何促进剂或硫化剂,一般适用于高速密炼机,如轮胎胶料中的用SI69偶联白炭黑,其密炼温度达到了150℃,并严格控制密炼时间。 中温混炼一般温度控制在110~135℃不等,不同的配方、工艺可以选择不同的排胶温度。 实际上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都是选择这个阶段的混炼温度,在这个混炼温度阶段操作有几个特点: 一是高溶点树脂、投料袋等可以充分溶化有利于分散; 二是一般温度上升到这个阶段大部分胶料已经混炼均匀可以排胶; 三是在这个阶段混炼是可以加入临界活化温度较高的促进剂品种一起混炼将有利于分散; 四是胶料的门尼粘度容易控制。采用低温混炼方的工厂也较多,可以使用与开炼混炼相同的加料程序。 低温混炼一般使用在较易混炼的、充油量较多的、补强剂结构较低的配合体系中。 混炼工艺是一段较为重要的加工过程,混炼质量的优劣不但直接影响胶料的物理性能,而且还不能确保胶料的正常的门尼粘度,从而还会影响后段的硫化加工工艺及硫化速度。 橡胶的塑炼及塑炼工艺 将橡胶生胶在机械力、热、氧等作用下,从强韧的弹性状态转变为柔软而具有可塑性的状态,即增加其可塑性(流动性)的工艺过程称为塑炼。 塑炼的目的是通过降低分子量,降低橡胶的粘流温度,使橡胶生胶具有足够的可塑性。以便后续的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等工艺操作能顺利进行。同时通过塑炼也可以起到“调匀”作用,使生胶的可塑性均匀一致。 塑炼过的生胶称为“塑炼胶”。如果生胶本身具有足够的可塑性,则可免去塑炼工序。 塑炼的方法按所用的设备主要分为开炼机塑炼、密炼机塑炼和螺杆塑炼机塑炼。 ①开炼机塑炼 利用开炼机前后两个速度不同的辊筒形成的相对速度差所引起的撕拉力(剪切力),在逐渐缩小的辊距内对橡胶施以强烈的碾压和撕拉作用。这种机械作用,扯断了橡胶分子链,在空气中塑炼还伴有热和氧的裂解作用等,降低了橡胶的分子量,降低了粘流温度,使其可塑性增大。 开炼机塑炼的影响因素有辊温、辊距、转速和速比、塑炼时间、炼胶容量、辊筒的工作长度、割刀次数和方式、胶料放置时间等。 ②密炼机塑炼 将橡胶投到密炼机的密炼室内,对物料进行加压。密炼室内两个转子以不同的速度相向回转,使 被加工的生胶在转子间隙中、转子与密炼室壁的间隙中以及转子与上、下**栓的间隙中受到不断变化的剪切、扯断、搅拌、折卷和磨擦的强烈的捏炼作用。在高温、快速和加压的条件下很快的提高橡胶的可塑性(塑炼)。 密炼机的塑炼作用主要靠转子机械作用和热氧化裂解作用。 密炼机塑炼的影响因素有转子转速、密炼室温度、塑炼时间、容量和上**压力等。 由于密炼机塑炼属高温塑炼,塑炼效果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温度高会导致橡胶分子链过度降解,致使胶料物理机械性能下降,而诸如丁苯橡胶,用密炼机塑炼时如**过140℃还会产生支化、交联,形成凝胶,反而降低可塑性,在170℃下塑炼还会生成紧密型凝胶,即使用精炼方法也不能使它消除。为了提高密炼机使用效率,通常对可塑性要求高的胶料(威氏可塑性在1.5以下者),需采用分段塑炼或加塑解剂塑炼。